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8篇
  免费   527篇
  国内免费   680篇
测绘学   151篇
大气科学   1069篇
地球物理   560篇
地质学   823篇
海洋学   277篇
天文学   1437篇
综合类   169篇
自然地理   31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254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海洋微藻对UV-B辐射的生理生化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生理生化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对海洋微藻———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UV-B暴露时间的延长,UV-B辐射对藻的生长以及光合速率有抑制作用,并且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明显;(2)UV-B辐射使小新月菱形藻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而且在最初的2d,UV-B辐射使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迅速,第4天的可溶性糖含量稍有所升高但与第2天相比差异不显著,UV-B辐射第6天,可溶性糖含量又迅速降低;(3)UV-B辐射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第2天明显升高,随后又快速下降;(4)对照组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变化随时间延长而升高,UV-B辐射第2天的GSH含量比初始状态(0d)的GSH含量稍有升高,但变化不明显,第2天之后,GSH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快速降低;(5)对照组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时间延长而升高,UV-B辐射第2天的POD活性比初始状态(0d)的POD活性显著升高,第2天之后,POD活性随时间延长而快速降低。  相似文献   
972.
南海真光层深度的遥感反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水真光层是指海洋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水层,海水真光层深度的反演有利于对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估算。介绍了真光层深度的遥感反演算法,并根据实测资料,通过经验拟合得到南海海水真光层深度与海水漫衰减系数Kd(490)的关系:zeu=2.784/Kd(490)。经过与实测资料的对比发现,与其它通过叶绿素估算真光层深度的算法相比,本算法的精度明显提高。利用遥感估算的Kd(490)数据计算2003年南海的真光层深度,结果表明,南海陆源营养成分的输入以及南海环流是影响南海真光层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73.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异常年的气候背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从1953~1984年的32年中挑选出7个热带气旋偏多年和7个偏少年,分析了与它们同期和前期的副热带高压、西风带纬向环流、北半球极涡以及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北极海冰的差异,发现其中的许多因子与热带气旋频数有很好的相关性,并指出在热带气旋年际变化这一时间尺度上,海洋因子的影响显得更重要。  相似文献   
974.
变分资料同化中不同的变分求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应用变分资料同化方法时面临着两方面的难题:一是背景场误差协方差矩阵的求逆问题;二是与背景场误差协方差矩阵相关的计算与存储问题。为了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不同的求解方法便被提出来了。对主要的变分求解方法,包括增量法、运用空间滤波算子的变分分析法、预处理化法、物理空间统计分析法、谱统计插值法等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指出了变分资料同化中各种求解方法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975.
用数值方法研宄穿透性太阳短波辐射对混合层深度的影响时,有些学者人为地设定了风速和热通量。这种做法可能会出现风速和热通量数值不匹配的问题。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本文采用国内外常用的块体公式计算热通量的方法来代替人为设置,并以北太平洋为例,研究了穿透性太阳短波辐射对海洋混合层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风速(U10<10m/s),且海表短波净辐射处于40~200 W/m2时,穿透性太阳短波辐射对混合层深度影响很显著;高风速(U10>10m/s)和短波净辐射高值区(S*(0)>200 W/m2),穿透性太阳短波辐射对混合层深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76.
北冰洋夏季的海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采用国内外海冰、大气和海洋的先进观测设备,获得海、陆、空的同步或准同步观测资料为基础,重点研究北冰洋的海雾.发现在北冰洋大范围被海冰覆盖或冰水相间的洋面上,能够形成平流雾、辐射雾和蒸汽雾.每种海雾的特点和形成的物理机制不同.在北冰洋的南部,由于暖湿气流充分,易形成持续时间长、浓度大的平流雾;在冰盖和大浮冰块上,由于冰雪面的强辐射冷却,容易形成稳定的辐射雾;在浮冰区能够形成像开锅的蒸汽一样的蒸汽雾.指出在北冰洋形成多种海雾原因是海冰的分布及独特的物理特性造成下垫面性质的复杂化,产生的海气相互作用复杂化的结果,特别是冰雪面的反照率高,不能吸收极昼期充足的太阳辐射.冰又是热的不良导体,成为海气热交换的屏障,在浮冰区由于冰屏障的破碎,海气交换活跃.海洋以潜热的形式向大气输送热量,以蒸汽雾的形式反映出海气热交换的程度和对气候影响的一种表现形式.提出在蒸汽雾发生的过程中,海洋以感热的形式向大气输送热量.  相似文献   
977.
The problem of diffraction of a unidirectional incident wave group by a bottom-seated cylinder is considered. We assume the amplitude of the incoming wave to be small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linear scales of the problem, and develop the corresponding second-order perturbation theory. We use the Fourier transform to treat time variation and separate spatial variables when solving the non-homogeneous second-order problem. The resulting set of non-homogeneous Bessel equations is solved numerically.Solutions for various types of incoming wave spectrum are obtained including the Gaussian spectrum and the Pierson–Moskowitz spectrum. To validate the method, problems with gradually decreasing bandwidth of Gaussian spectrum are solved and it is shown that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approaches that for the monochromatic case. The Pierson–Moskowitz spectrum with a set of realistic physical parameters is used as an example of extreme wave interaction with an offshore structure. The corresponding first- and second-order solutions are obtained and the effect of non-linearity on the solution is discussed with the emphasis on the growth of maximum free-surface elevation on the cylinder’s surface and generation of high frequency free radiated waves.  相似文献   
978.
研究海洋生态系统在调节全球变化中的作用,采用生态毒理学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2种海洋微藻膜的损伤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随着UV-B辐射剂量的增加,叉鞭金藻(Dicrateriasp.)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的光合速率降低。同时,膜相对透性增大,细胞内H2O2含量上升,微粒体膜中磷脂减少,游离脂肪酸增加。表明UV-B辐射增强使2种微藻的膜受到了严重伤害,而且膜伤害的加剧与活性氧的积累和由此引发的膜脂脱酯化有关。2种微藻细胞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无显著变化,而微粒体膜的MDA含量随着UV-B辐射剂量的加大显著提高。这表明UV-B辐射增强对2种海洋微藻膜的损伤可能是由膜脂过氧化和脱酯化作用共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979.
福建初夏(7月)旱涝特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全省25个代表站1960~2000年7月的降水资料和北半球500hPa高度资料、北太平洋海温的月平均资料为素材,首先标定典型旱涝年例,其次揭示降水的演变规律,最后对比分析典型旱涝年例的500hPa环流背景和海温特征,得出以下几点初步结论:1)福建初夏发生干旱年例和洪涝年例各约“十年二遇”;2)2a、5~7a、19a和9a的周期振动较为明显;3)北半球极涡偏弱(强),乌拉尔山附近的阻塞形势较为明显(不够明显),冷空气路径比较偏东(西),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弱)偏南(北),东亚中纬度高度场偏低(高),太平洋中部槽加深(槽较浅),东亚地区高、中、低纬的距平为“ - ”(“— —”)分布特征,在这环流形势的配置下,为福建初夏发生干旱(洪涝)提供有利的环流背景;4)黑潮区海温偏高(偏低),而太平洋中东部赤道附近海域海温儡低(偏高)时,福建初夏易于发生干旱(洪涝)。  相似文献   
980.
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洋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研制的具体实际及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的特殊情况,从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的基本功能出发,提出了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的另外4种扩展功能,即:对历史资料的同化开发功能、背景值功能、沉积物标本功能、对外交流功能,从而使沉积物标准物质在科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介绍了在东海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研制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措施及该标准物质的一些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